一言以蔽之,思亦有道。思而不行者,多思无益;思而决其行,再思可矣。
——《人民日报》2009年11月5日第4版~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
永春
现在很多人都以为“三思而后行”是孔子的主张,其实这是误解。恰恰相反,孔子是反对三思而后行的。我们不妨看看《论语》原文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‘再,斯可矣。’”(见《论语·公冶长第五》。)这段话的意思是:季文子要三次考虑以后,才去做某一件事。孔子听到这事,说:“考虑两次,就可以了。”(译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《论语通译》。)由此可见,《论语》中“三思而后行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,而是季文子的行事原则。季文子,春秋时期鲁国大夫,《左传》记载,季文子之为人,于祸福利害,计较过细。孔子对季文子的做法进行了批评,认为考虑两次就可以了。宋代学者程颐就此解释说:“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,故夫子讥之。”现代学者钱穆在《论语新解》一书中注解此句时指出:“事有贵于刚决,多思转多私,无足称。”这些注释赞同孔子的观点,对季文子的行事原则提出了批评,认为考虑过多就会生出私心杂念来,办事瞻前顾后,优柔寡断,不值得称道。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