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
  • 查看作者
  • 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而无不为。取天下常以无事;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    ——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四十八章

    /=====1.译文=====/

    “为学日益”,什么叫学问?学问是靠知识、读书、经验,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。今天懂一点,明天再懂一点,后天又懂一点,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的收获,这就是做学问。人为的学问是有为法,是有为之道,要慢慢累积增加起来,不是一步登天。

    “为道日损”,学道与做学问相反,是要丢掉,“日损”就是一天丢一点,明天再丢一点,什么都要放下丢掉。修道的人,经常笑自己,一方面有欲望学道,一方面又不肯放弃读书,爱读书就是最大的欲望。

    “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”,一切都空,空到了最后连空也把它空掉,空到一无所有;然后无所不有,一切皆知,一切皆有,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。文字很简单,意义也很简单,一说就明白了。问题是,做起来很难!如何能够把自己损之又损,放弃了又放弃,放到了一无所有之处,才能到达无所不知无所不有的境界!

    老子在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,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,或修道成就,就要有两种能力:“提得起”是做学问要“为学日益”;“放得下”是修道要“为道日损”,一切放下。但是普通一个人,能够具备这两种能力,两种智慧,两种勇气,所谓智勇双全,就太难了。普通的人,叫他做学问,才用功读了一个礼拜的书,便觉得很累,就停下来去玩了,为学不能日益。去修道做工夫的话,放不下,刚打坐几天,又觉得一天到晚坐着,淡而无味,浪费时间,也要跑出去玩玩,所以“为道日损”也做不到。因此,一般人多半都在为学未益、为道未损的情况下,提也提不起,放也放不下,就那样过了一生。这就是我们读了《老子》以后,自己应该反省的地方。

    ——以上注解参见南怀瑾《老子他说》

    “取天下常以无事” 治理国家的人,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。

    “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” 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,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。

    ——道德经网 链接

    /=====2.义贯=====/

    求学的人,其知识要逐渐的增加;

    而求真理的人,就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,思维见解等。

    由于人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都有分别性局限性,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会成为障碍。

    而大自然真理是无分别性的,所以我们求真理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,思维见解。

    ——百度百科 链接

    (其他相关链接:知乎 链接
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4k
  •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登录
  • 做任务
  • 实时动态
  • 偏好设置
  •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: